一线风采

弓新亮:以“工匠精神”测绘人生

来源: 本站  作者:    时间:09-23

日前,中铁二十五局二公司测量大队队长弓新亮获评“中国铁建特级技师”,成为中铁二十五局获评该荣誉的第一人。人前的闪光出采,背后是从他学徒到工匠的18个春秋,是从怀揣匠心到精益求精、从苦苦坚守到薪火传承,也是一如既往对“工匠精神”的孜孜以求。

生涯起点正是匠心的开端

时间倒回2006年,刚刚毕业的弓新亮来到了郑西高铁建设项目。

“首先打开三脚架,将顶面与肩齐平,中心点垂直于地面控制点中心,双手安装仪器,调整精平气泡,确保仪器对中、整平……”导师带徒第一课学到的东西,他用了上万次来实践,后来他才明白,这正是“匠心”所在。

弓新亮在工地一线开展测量作业(王长宇 摄)

白天,他跟着师兄扛塔尺、砸木桩;公休,他黏着师傅学视镜,反复研学施工图纸;晚上,他又在复核验算、夯实基础。从测量新手到技术成熟,少则两年多则五载,但弓新亮仅用半年的时间便达到了“一算精、一测准”的出师状态,快速成为郑西项目的业务骨干,也正式开启了18年的测绘生涯。

2008年仲夏,弓新亮到达桂林,执行贵广铁路天平山隧道测量任务。贵广铁路穿越全球最大喀斯特地貌山区、跨越中国第二、三阶梯,因此被称为“超级铁路”。

刚刚开始工作,弓新亮就发现,这是一项超高强度、极高精度的测量任务:在高差为650米、全长251公里的联测路线中,竟没有一个校核点,这也就是说只有完成全部任务后才知道是否精准无误。

进入桂北的原始森林,弓新亮在几乎无人踏足的密林中一步一个脚印艰难前行。负重28斤、25个日夜、徒步500多公里、测量1万多次、超过4万组数据……在抵达闭合点的时刻,弓新亮以22毫米的闭合精度提交答卷,监理竖起大拇指笑呵呵地说道:“你们的闭合精度远远高于限差要求,这样的测量成果已经达到了免检标准!”

秉承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此后15年,无论是在四川盆地的雅泸、雅康高速公路,或是在云贵高原的桐新、三清高速公路等工程建设中,弓新亮一直保持着“高精度、零失误”的记录。

当打之年迎接艰险的试炼

2012年,弓新亮来到四川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新二郎山隧道,开始了新的征程。

新二郎山隧道号称“川藏第一隧”,是成都平原进入甘孜藏区的第一长隧道,也是我国高海拔地区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

为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项目团队决定采用独头掘进技术进行隧道施工。在当时,对特长隧道独头掘进的测量作业还属于重难点技术攻坚课题,其难点就在于对测量精度要求之高异乎寻常,过程中只要稍有偏差,就会在隧道产生惊人的几何性误差增长。

弓新亮(右)在三清高速公路老黑山隧道内进行施工贯通测量(焦贺 摄)

弓新亮毫不犹豫、迎难而上,带领测量小队顶着仲夏40度的高温进山探路,饿了,他就啃几口带的干粮;带的水喝完了,他就靠山间溪水解渴;夜间铺天盖地的蚊虫袭扰而来,天地间全是一片“嗡嗡”声,让人头皮炸裂,根本无法入睡,整个小队只能眼睁睁熬到天明。

两天一夜,他们翻越了30余公里山脉,以详细的地物、地貌、水文、线路走向等数据指导编制了科学细致的测量实施方案,为新二郎山隧道撑起一道高质量施工的“保护伞”,助推隧道施工创造了单口独头掘进7333米的全国纪录,并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匠心无界让精神代代相传

2021年8月,湖南衡阳,赤日如火,中国铁建职业技能竞赛即将开幕。彼时的弓新亮到中铁二十五局已有2个年头,正怀着唯旗誓夺的决心,带领着12名选手,以“魔鬼训练”备赛。

这是他作为教练第一次带队,作为曾经参赛选手的弓新亮知道,自己麾下的这些选手普遍年轻、经验不足,想要获奖任重道远。

因此,即便当时正值酷暑时节,他还是定制了早上7点到晚上10点,每天数百遍实操的户外训练计划,目的在于通过集中的高强度训练,让参赛队员形成肌肉记忆,提升获奖的概率。

弓新亮在工地一线进行“导师带徒”(王长宇 摄)

竞赛当天,被聘为裁判的弓新亮紧张到手心出汗。在徒弟宋浩源比赛时,他站在裁判区目不转睛地盯着徒弟的一举一动,仪器架设、粗瞄、精瞄、读数,记录、心算……他默默替浩源数着工序,直至看到浩源逐渐甩开其他选手他才松了口气。最终,宋浩源以第8名、张新以第15名的成绩在80多名各集团的精英中脱颖而出,被股份公司授予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这一次,是弓新亮带队拿奖的开端,也是他传承工匠精神的缩影。近年来,他连续多次担任集团专业技能培训讲师和教练,组织测量技术培训50余次,授课时长上百小时,带领的团队成员和多位徒弟中已有4人晋升中国铁建技师、3人晋升为工程师。

“技术就是要传承,我的师傅毫无保留地教我,我的企业信任和培养了我,我也要把技术传承下去,为企业培养更多工匠人才。”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军华的徒弟,这是弓新亮常说的一句话。

进密林闯关、上高原攻坚……从业18年来,弓新亮以脚为尺,丈山量海、编织经纬,不懈追求“中国精度”,用行动践行“工匠精神”。他参建重难点工程10余项,测量总里程1500余公里,取得国家授权专利11项,参编团体标准1项,荣获省部级以上荣誉1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