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本站 作者: 时间:08-14
眼前的人皮肤黝黑,沟通交流时,憨厚的眼神透露着谨慎干练。当他与笔者聊起近况时,他立即停下手头的事,眼神更加明亮了。
“我真的太高兴了,通车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他一边笑着说,一边向笔者展示手机中拍摄的照片。原来,今年4月,刚休完假的他,专门改变返程路线,第三次重走于2019年末开通运营的黔张常铁路长湾澧水大桥。
交谈许久,重庆口音浓重,这位巴渝汉子的名字也在笔者脑海久久回荡——中铁十一局成达万高铁达州分部的测量室主任周杨。
从事测量工作十载,从渝万城际铁路到黔张常铁路,从汕汕铁路到成达万高铁,一路走来,在崇山峻岭中奋斗的日子让他倍感珍惜,也让他在测量领域大放异彩。
业精于勤,用“铁脚板”练成看家本领
周杨话不多,却见心肝。他说,勤能补拙,只有行了万里路,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
工作中的周杨(余瑞梅 供图)
十年前的2014年,周杨入职中铁十一局,在渝万城际铁路项目从事现场测量工作。才入职不久的周杨,常听师父说,测量人的眼睛就是尺,要全神贯注,又要精益求精。
正值该项目铁路信息化平台试行前期,面对监控量测信息化系统这份“新试卷”,他不断摸索,想尽快熟悉业务。白天,他扛着全站仪和棱镜杆漫山遍野地跑,在三个隧道口来回蹲守,寻找监控量测的最佳时间。有时,为了某个关键数据,一蹲守就是一整天,汗如雨下,但测量记录的纸张仍被他小心呵护着。晚上,他就进行数据分析。他知道,只有将每个数据精准分析,才能确保项目设计、施工组织、施工进度的有条不紊,只有检测到隧道的动态变化,才能为安全质量标准化施工提供宝贵的参数支撑。
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测量的技术经验,在工作笔记中写了一本又一本;实践操作的细节和注意事项,一遍一遍地追着师傅刨根问底;随身携带的图纸开始变得褶皱不堪,随时掏出来写了又写、画了又画……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潜心钻研,周杨顺利掌握测量工作,进一步推进监控量测信息化工作在项目的有序运转。
凭借“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劲头,从不间断RTK等专业新知识的深入学习到cass等新软件技术的刻苦,从按部就班开展测量业务到提前谋划开篇布局,主动思考测量点位,周杨逐渐成长为一名测量业务骨干。
在他看来,过硬的技术能力是做好做精测量工作的“硬指标”,高度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也成为他完成测绘工作的“软实力”。
行成于思,用“方程式”解决疑难杂症
号称“世界绿心”的张家界云雾缭绕,宛如仙境;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山水互融,相映成趣;作为《桃花源记》发源地的常德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这是周杨乘坐黔张常铁路动车时看到的景象,总让他如痴如醉,也让建设历程在脑海不断回荡。
周杨至今记得,他在黄家台隧道开展测量工作的情形。该隧道全长6490米,为双线隧道,最大埋深710米,是黔张常铁路全线的重难点工程,集采空、突水、突泥、岩爆、岩溶、瓦斯为一体,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
在项目初期的现场勘测阶段,周杨面临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如何在不穿越国家级风景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前提下,顺利完成勘测任务?隧道建设的紧迫性不容忽视,于是,他机智地选择了穿越山间小路。周杨与测量团队负重前行,他们背着沉重的仪器,开始翻山越岭。
山路崎岖,再加上天气复杂多变,一度让测量工作举步维艰。此外,该项目涉及路基、隧道、桥梁工程,包含多种施工工艺,现场测量需求量大,但各工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以及距离项目驻地较远,来回往返的时间成本较大。为了提升效率,他们常常在路上以简餐充饥。“夏天测量时,天气炎热,放在车上的面包,到了下午可能就变质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周杨仍历历在目。
然而,周杨并未被这些困难压垮。他手持方案,边摸索边总结,最终独立完成了黔张常铁路项目全线沉降观测评估和CPIII轨道控制网的评估工作。如今,对他来说,沉降观测已如同“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黔张常铁路项目改移路变更设计期间,周杨多次现场采集数据,修改方案十余次,通过处理数据、设计线路、描绘横纵断面图、计算挖填方量,最终设计出“加宽路堑二级平台用于改移路的一段”方案,使得挖填方达到所需求状态,成功为项目建设节约成本,赢得了项目、公司、业主单位的一致好评。
精益求精,用“小巧思”提质增效
“测量人对数据有天生的感知度,建设一座桥梁,涉及上百万次的测量,每一毫米的精细,都事关项目安全和工程质量。”周杨表示。
黔张常铁路长湾澧水大桥(李良猛 摄)
中铁十一局承建的黔张常铁路长湾澧水大桥,位于湖南张家界境内,桥梁多为高墩,位于山区沟谷,施工难度大,其不等跨长度(172米+158米)、无索区长(42米)、塔梁固结段高度(15.2米)均创下当时同类铁路桥梁世界之最。
在长湾澧水大桥索导管放样中,他创新性地提出以计算索导管轴线三维空间位置为基准,以管顶为放样点的放样方法。该方法既充分利用了现有卡具工艺工装,大幅缩短了索导管放样工作时间,又准确标记出索导管的轴线位置,有效提升了放样的精度与准度,为这座世界级桥梁后续高精度合龙作出了重要贡献。
周杨深知测量工作的重要性,他笑着说:“测量既要有的放矢,更要精益求精。”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长湾澧水大桥导管的计算与放样工作中,他通过复核图纸,经多次推导发现了索导管的α角有误。他立即向业主单位、上级单位汇报,并与设计单位迅速沟通,最终修正了图纸中的数据,成功帮助项目规避了项目不必要的损失。然而,这样的例子,只是周杨细致入微的冰山一角。
周杨的身影,活跃在黔张常铁路无砟轨道精调计算中,他不仅顺利完成了国铁集团的三次红线检查及上级单位测量交叉检查,还以“一路绿灯”的表现保障了测量资料的翔实完备,得到业主单位的充分肯定。此外,他还不遗余力地投入到“钢绞线下料支架”“适用于生态保护区岩溶地段的路基”“斜拉桥减振装置”三种实用新型专利的研发中,进一步提升了项目施工效能,为项目后续提质增效提供了经验典范。
2019年12月26日,黔张常铁路全线开通运营。风驰电掣般的“和谐号”宛如一条腾飞的蛟龙,穿过武陵大山深处,使湘、鄂、渝三省市边区广袤地带从此告别了铁路“空洞区”历史。
2020年,距离黔张常铁路开通不到半年,周杨第一次坐上了“和谐号”在自己修建的黔张常铁路上飞驰;2021年,黔张常铁路长湾澧水大桥获评国家优质工程奖,他再次乘坐高铁,再次回想起建设历程的点点滴滴;2024年,休假改变返程路线,周杨看着窗外肆意生长的茂盛野花,黔张常铁路建设历程的自豪与喜悦瞬间再次涌上心头。
高铁在碧水青山间穿梭,宛如巨龙疾驰,为沿线居民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如今,这份便捷也将延伸至成达万高铁的周边居民。
所爱隔山海,山海亦可平。十年间,周杨成功帮助成昆铁路复线峨米段、江罗高速、拉林铁路、渝怀铁路、渝湘复线高速、渝湘高铁重黔段等十余个重难点项目完成了数据量极大、处理难度高的水准网数据分析处理工作,为项目建设贡献了力量。
工作中的周杨(余瑞梅 供图)
如今,在中铁十一局成达万高铁达州分部,周杨依旧从事着他所热爱的测量工作。做试验、分析数据、开会讨论等工作穿插有序,正是这位十载测量精兵的工作写照。
“这是棱镜、全站仪、水准仪……”每年新生入职时,周杨总是高兴地向新员工们介绍着自己的“老伙计”。他以中铁十一局开展的“技术融合”活动为契机,一方面积极学习施工、试验等方面的知识,向复合型人才转变;另一方面他还主动肩负起培养项目青年技术骨干的责任,在项目技术测量交叉学习培训中,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宝贵经验倾囊相授,并经常带着徒弟去现场进行实操,努力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只有大家的技术水平越来越好,才能源源不断地汲取智慧源泉,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周杨说道。
如今,成达万高铁的建设正热火朝天,周杨也将继续带领团队,在实现精准测量、打造成达万精品工程的新征程上奋勇搏击、迎难而上。
相关新闻